|
奥鹏在线作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东大在线平时作业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
1.商品是( )
A.用于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
B.用来交换、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C.一切物品
D.一切有用的物品
答案 :B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 )
A.经验论
B.不可知论
C.先验论
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答案 :D
3.马克思指出:“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 )
A.人的聪明才智无先天区别
B.人的聪明才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
C.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
D.人的聪明才智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
答案 :C
4.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发展( )
A.只有消极的影响
B.只有积极的影响
C.无所谓积极与消极的影响
D.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影响
5.社会革命最深刻的根源在于( )
A.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尖锐化
C.产品分配不公、收入差距加大
D.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6.上层建筑由两个部分构成。它们是( )
A.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B.政治关系和法律关系
C.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D.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
7.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 )
A.全体和部分的关系
B.有限和无限的关系
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8.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 )
A.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B.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C.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D.由物质到精神,再由精神到物质的过程
9.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 )
A.直接动力
B.根本动力
C.根本动力之一
D.重要动力
10.越来越多的人进行网络购物,这主要体现的是科技革命影响人们的( )
A.生产方式
B.生活方式
C.劳动方式
D.思维方式
11.正确认识和把握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需要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首先要尊重客观规律,这是因为( )
A.规律都是正确的
B.遵循规律才能达到实践的预期
C.规律都是自发起作用的
D.人在规律面前是渺小的
12.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不是真正的人手了。这句话表达的哲学道理是( )
A.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C.否认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
D.承认普遍联系的辩证法观点
13.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法的唯心主义
C.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D.古典唯心主义和现代唯心主义
14.1968年,斯班瑟发明了胶水新配方,但根据新配方研制的胶水粘不了东西,人们认为这是不成功的发明。几年后,弗雷应用斯班瑟的发明成功研制了不干胶记事贴,产品行销世界各地。把“不成功”的发明用在合适的地方,成就了成功的创意。这一事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联系是客观的,发明创造就是要消除联系的客观性
B.联系是随意的,发明创造可以建立在任何事物之上
C.联系是必然的,发明创造要排除事物的偶然性
D.联系是具体的,发明创造要把握事物联系的条件
15.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资本论》的发表
C.1848年欧洲革命的爆发
D.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
二、多选题 (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16.在当代中国,以下属于人民群众范畴的有( )
A.工人
B.农民
C.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人们
D.每一个中国人
17.社会意识形态是指反映社会经济关系、阶级关系的社会意识,主要包括( )
A.政治法律思想
B.道德
C.宗教
D.哲学
18.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 )
A.头脑中主观自生的
B.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C.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来的
D.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它的原型
19.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垄断下的竞争包括( )
A.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
B.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C.垄断组织与非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D.非垄断的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
20.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有( )
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贫生于富,弱生于强
C.量体裁衣,对症下药
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三、判断题 (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21.任何个人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都是起作用的。
22.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23.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同苹果、梨、香蕉、桔子等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24.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绝对的,不能是相对的。
25.20 世纪 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并不表明社会主义的失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东大在线平时作业2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
1.下列选项中,比喻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的是( )
A.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答案 :C
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
A.劳动过程和使用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D.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答案 :C
3.西方有一句名言:“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这告诉我们( )
A.人生就是在失败和成功中反复
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与曲折性的统一
C.要成功必须经历失败
D.事物发展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
答案 :B
4.在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是( )
A.顾客用10元钱可购买5斤苹果
B.顾客购买5斤苹果,一周后付款10元
C.顾客用10元钱购买了5斤苹果
D.顾客向水果店以每斤两元的价格预订5斤苹果
5.云南省地处我国边陲,气候温暖湿润,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该省经过分析认为,虽然具有资源、气候、区位三大优势,但也有基础产业薄弱、经济结构单一、居民文化素质较低三大劣势。根据这种状况,该省制定了自己的发展战略,即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面向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云南省制定的这一发展战略,体现了( )
A.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B.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C.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事物发展过程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6.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解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矛盾的唯一途径是( )
A.按劳分配
B.扩大再生产
C.经济危机
D.商品交换
7.哲学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是(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一元论和二元论
8.国家的起源在于它是( )
A.社会管理职能的独立化
B.由于人们相互订立社会契约而形成的
C.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D.保护全民利益的产物和表现
9.实践工作中“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由于忽视了( )
A.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的普遍性
C.矛盾的斗争性
D.矛盾的特殊性
10.“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 )
A.意识是生物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C.意识是人脑发展的产物
D.意识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1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12.人民群众中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 )
A.劳动群众
B.工人
C.农民
D.知识分子
13.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
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B.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C.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事物发展的全部内容
14.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是( )
A.交换价值
B.使用价值
C.价值
D.价格
15.在资本主义初期,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是( )
A.个体资本所有制
B.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
C.国家资本所有制
D.法人资本所有制
二、多选题 (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16.意识的本质是( )
A.人脑的机能
B.人脑的分泌物
C.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D.“绝对观念”的产物
17.杰出人物是历史人物中对推动历史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人。杰出人物( )
A.会因为智慧性格对社会进程产生影响
B.无法影响社会发展的具体结果
C.对社会历史发展起积极作用
D.发挥作用也受到社会发展规律制约
18.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之所以是长期的和艰巨的,是因为( )
A.商品经济不发达,生产力落后
B.封建主义传统长,缺乏近代民主的传统
C.社会主义国家从诞生之日起,就处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受到资本主义列强的遏制和扼杀
D.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建设规律的探索是一个过程
19.列宁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说明( )
A.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
B.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
C.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D.沿着真理的方向继续前行会使真理变成谬误
20.“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
A.真理的认识不需要抽象概括
B.真理有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和条件
C.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
D.真理是具体生动的事实
三、判断题 (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21.直接经验就是感性认识,间接经验就是理性认识。
22.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引起与被引起关系的一对范畴。
23.商品能够按一定比例交换,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使用价值。
24.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可能是积极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
25.贱买贵卖是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的源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东大在线平时作业3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
1.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是否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或同意
B.是否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
C.主观与客观是否相符合、相一致
D.是否能够激励人和影响人
答案 :C
2.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社会风气的好坏
B.地理环境的优劣
C.人口增长的快慢
D.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
答案 :D
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答案 :D
4.一个民族进行历史选择的直接动机是( )
A.民族利益
B.民族交往
C.对历史必然性的把握
D.对本民族特点的把握
5.在资本主义初期,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是( )
A.个体资本所有制
B.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
C.国家资本所有制
D.法人资本所有制
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是( )
A.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B.周期性
C.生产相对过剩
D.人口相对过剩
7.决定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的是( )
A.社会的上层建筑
B.人口因素
C.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D.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
8.美国的科学家洛伦兹认为,“一只小小的蝴蝶在巴西上空振动翅膀,它扇动起来的风与其他气流汇合,可能引起一个月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风暴。”这种“蝴蝶效应”的说法( )
A.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
B.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
C.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
D.说明了一种事物、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中介”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
9.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
B.人与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C.先进与落后、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10.感觉、知觉、表象,它们是( )
A.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B.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11.社会生产方式是( )
A.生产与消费的统一
B.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统一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D.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的统一
12.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
A.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C.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D.破除束缚经济社会发展的旧观念和旧体制
13.概念、判断、推理是( )
A.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D.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14.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
A.劳动者
B.劳动资料
C.劳动对象
D.生产工具
15.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 )
A.资本家靠自身勤劳致富,兴办资本主义企业
B.资本家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土地成为雇佣劳动者
C.劳动者自愿脱离土地到城市做工,为资本家进行积累
D.通过暴力手段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把大量财富集中在资本家手中
二、多选题 (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16.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是( )
A.剩余价值学说
B.唯物史观
C.价值学说
D.阶级斗争学说
17.生产关系长久地落后于生产力的增长,必然导致( )
A.社会不能快速进步
B.国民经济不能正常运行
C.严重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经济建设发展迟缓,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18.人们对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 )
A.人的认识受到客观事物发展过程的限制
B.人的认识受到科学技术水平和认识工具的限制
C.人的认识受到主体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限制
D.人的认识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19.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标志是( )
A.唯物史观的发现
B.辩证唯物主义的创立
C.剩余价值的发现
D.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创立
20.当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的网络评选。结果,马克思位列榜首。马克思逝世已100多年了,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产生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表明以他名字命名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无穷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在于,它是( )
A.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
B.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
C.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D.指导革命、建设、改革的现成方案
三、判断题 (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2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3.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它虽然诞生于 19 世纪,但没有停留于19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
24.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因此就不可能有反复。
2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
所有内容为网上转载如有侵权通知作者立即删除
更多答案加微信hz321060 联系哦 上一篇: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Ⅰ》东大在线平时作业123下一篇: 《跨国公司会计》东大在线平时作业123
|